多難興邦。
話是這麼說,但在現實生活,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身處的地方多災多難。
古今中外,天災人禍,永遠的話題。
面對災難,人類只能逆境求存。
古代典籍《禮記·禮運大同篇》是這麼說的:「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」。但無論任何朝代,諸侯貴族未必見義勇為、善與人同。《禮記》的教誨只不過是一個理想。
香港商人慈善文化孕育於1860年代,成立的團體有華人商會、行業工會、同鄉會等等。華商在香港地位提升,產生任重道遠、回饋社會思想。
東華醫院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,於1870年按政府法例成立。適逢東華三院創院150周年,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「善道同行──東華三院籌募文化與社會發展」展覽,展期至2021年1月25日。
跟隨着導賞團步入展覽館,巨型的螢幕扮演歷史走馬燈,每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圖片,無聲為參觀者娓娓道來百年災難。
雖然「歡樂滿東華」深入民心,但展覽可不是圍繞TVB。
大量巨型牌匾歷史悠久,其中最矚目的當數光緒皇帝御賜東華醫院的「神威普佑」牌匾。此外還有兩塊牌匾分別寫着「大總統」,分別是1918年以及1920年,由北洋軍閥的大總統所送贈。如果我沒有記錯,他們分別是馮國璋和徐世昌。
博物館還展出1872年東華醫院開幕的時候,南北行送贈的金漆紅木巨型對聯。它由清代學者王韜撰寫,非常珍貴。王韜除了傳統中國文學,《法國志略》《普法戰紀》都是他的翻譯作品。後者得到李鴻章重視,後來還流傳到日本。
好人好事值得表揚。
1922年,有一位不透露自己姓名的「小婦人」,把畢生的積蓄都捐贈給東華醫院,希望他們除了「贈醫」還要「施藥」;還有在東華醫院任職護士的女性,把自己接近一半的遺產都捐贈到東華醫院作慈善用途。
在展覽中還讀到,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,原來當時東華醫院都有為居住日本的華人同胞伸出援手。
資料繁多不再一一敘述。
各位有興趣的直接到沙田文化博物館吧。
🛫Kiri出沒注意🛬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kirita/
https://www.kiri-san.com
《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》《日本一人旅》
支持本網營運:
Payme Link:https://payme.hsbc/kirisan
Paypal Link:https://paypal.me/wongkiri